安全常识
当前位置:首页  网络安全  安全常识

大学生须注意的诈骗套路

发布时间:2022-06-22浏览次数:128

我国大学生群体社会阅历较浅,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,又是使用互联网、手机等通信平台的主力军,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。下面提供九种诈骗套路认识防范。

一、校园贷诈骗

“校园贷”实际就是翻版的“高利贷”,通过简单的手续诱骗学生上当。不法分子经常通过短信、小卡片等形式,向学生推销“校园贷”业务。与官方政策允许的帮助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完全是两回事。不法分子要求学生仅提供身份证、学生证信息,进行小额贷款,随借随还。由于没有繁琐的手续,贷款从几百到几万不等,立等可取,利用了学生的虚荣心和贪小便宜的心理,很多大学生受利益驱使,接受“校园贷”,结果深受其害。

二、刷单诈骗

网络刷单也是常见的诈骗手段。微信刷单兼职往往薪酬诱人,又无须经过投简历、面试等程序,看起来方便快捷就能赚大钱。但同学们要注意,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和刷单都是诈骗。不要有“轻轻松松赚大钱”的心理,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。网络刷单违法违规,不要因为小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,远离网络刷单,营造公平的、公正的、健康的网购环境。

三、利用介绍勤工助学诈骗

诈骗分子往往在邻近学校周边地区。设立职业中介场所,将求职的学生介绍到骗子自行设立的所谓“用人单位”勤工助学,“用人单位”假意录用,要求学生交纳一定的“建档费”、“工作卡工本费”、“保证金”、“押金”等,“就业单位”多分配给大学生繁重的推销市场,调查等任务,之后便以工作不达标为由,拒付工资或以“保证金”抵消处罚等。“用人单位”临时租用几间房为“公司”,一旦败露,即作鸟兽散。

四、码商诈骗

“码商”是一种出现在高校里的新型校园兼职,学生用自己的微信或者支付宝收款码,帮不法分子收钱,然后将钱转给不法分子,不法分子会按比例返现给学生,但用不了多久,学生的移动支付就会被封,警察也会找上学生。这是目前比校园贷和套路贷更可怕的一种陷阱,参与者不仅会失去金融信用,个人征信也会被纳入银行系统,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。

五、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由进行诈骗

诈骗分子冒充教育部门,民政部门或某慈善机构工作人员,电话或短信联系学生或家长,说有一笔捐助款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到账,需要核对身份,银行卡号等详细信息,结果在不知不觉的引导操作下,使学生卡内的钱被转走。

六、代购诈骗

诈骗分子以代购低价物品为借口进行诈骗。诈骗分子寻找机会与人接近,谎称“有关系”,“有路子”,可以买到价格较低的手机、电脑、限量球鞋、名牌奢侈品等物品,使受害人将钱交给他代购,以此骗取他人财物。

七、借口帮助落实工作单位诈骗

临近招聘季,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毕业就业难,吹嘘自己有关系,可以帮助落实工作单位,以此骗取学生及家长的介绍费、帮忙费等。

八、传销诈骗

传销组织经常打着“创业、就业”的幌子,以“招聘、介绍工作”为名,诱骗求职人员参加各类传销组织。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活跃群体。被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审核不严等漏洞精准“设钩”,在求职、交友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,大学生很容易落入陷阱。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,幻想一夜暴富,很多人无法很快获得理想工作,成为传销组织诱骗并继续去迷惑、欺骗他人的绝佳对象。

九、以谈恋爱的名义进行诈骗

诈骗分子所选择的对象多为女学生,他们称自己是某学校的学生,同女学生接近,吹嘘自己来自某发达城市,家境优越,取得女生好感后,即提出与其交朋友的要求,帮助女同学购物,进而称急需用钱,不断提出借钱要求。有的诈骗分子不仅骗财而且骗色,严重伤害到女同学的身心健康。

那么,大学生该如何预防校园诈骗呢?

1、增强自身心理素质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不要有“贪图便宜”、“一夜暴富”、“天上掉馅饼”等心理;

2、要提高自身的社会经验,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,重视网络安全教育,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;

3、要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,不随意注册、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、手机号码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。加强防范意识,识别出网络中的诈骗陷阱;

4、发现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时,不要有侥幸心理,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,并及时报案,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院辅导员、老师及家长沟通,寻求帮助;

5、若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的诈骗陷阱,要沉着冷静,及时采取措施,尽量减少损失。

最后,教给大家一个防骗小口诀。

防范网络诸骗术,不贪便宜要记住;

畅游网络要谨慎,诈骗手段频翻新;

网上交友要谨慎,让您汇款有猫腻;

盗取QQ来搭讪, 冒充好友巧借钱;

飞来大奖莫惊喜,反复套钱洞无底;

网络购物陷阱多,安全支付很重要;

不明来电别轻信,家庭情况要保密;

实在难分真与假,多方求证长心眼。

作者:刘志国